苹果种植行业动态

2023-12-11 17:59:42 icl01175513
三年“苹果革命”带来了什么?记者走访烟台苹果各个主产区,与众多果农以及苹果产业从业者一道,算算丰收账、创新账、发展账。
一笔“个人丰收账”:
老果园改造后增收两倍
“对老果园进行改造后,果园里80%以上栽种的是新品种,今年苹果收购价格尤其高,好的条纹果每斤卖到七八元。”今年苹果收获季后,栖霞松山街道客落潘家村果农潘世龙眉头舒展,乐得合不拢嘴。
今年62岁的潘世龙从18岁开始,种了40多年苹果。“刚开始种小国光,后来改种红富士,再后来就栽种红富士新品种。”种了一辈子苹果的潘世龙,语气中透着满满的骄傲,靠卖苹果挣来的钱,他在村里收获众多“第一”。
当看到老果树的苹果卖不上高价,他毅然决定“刨根换种”,着手对老果园改造。“我从2017年开始就对老果园改造,如今,果园里80%以上栽种的是苹果新品种。”
“不改不行啊,不跟着形势走,容易吃亏。”潘世龙表示,虽然改造后,头两年三收入确实有所减少,但是随着新果树进入盛果期,苹果不仅表光好、果型好,优质果也提升了。今年80%以上都是优质果。
苹果收获季,潘世龙(左)正在对采摘下来的苹果分级。(记者 吕奇 摄)
“老果园没改造前,一年也就收入四五万元。”潘世龙说,“老果园改造后,刨去成本,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,比没改造前增收了两倍!”
2019年,烟台市红果果家庭农场技术负责人刘鲁强向自家苹果园开刀,一狠心将16亩果园里的果树“隔行去行”进行改造。隔行去行后效益不降反增,效益增长了20%以上。“其实苹果的利润大部分都取决于好果,以前那种密植果园,产量高,产出来的大部分是低端苹果,没有多少利润。”
“8米的行距,适合机械化作业,在树减少的情况下,每亩产量从7000斤提升至9000斤。”刘鲁强说,隔行去行带来的效果超乎想象,改造完第一年,收益有所减少,到第二年效益持平,第三年较老果园增加收益20%以上。苹果质量大幅提升,优质果达到85%,比没改造前提升了10%以上。
3年来,烟台累计改造老龄苹果园132万亩,伐老建新面积20.5万亩。较2019年,全市老龄果园面积下降31.5%,中年期果园增加7.5%,盛果期果园增加12.2%,果树龄结构日趋优化。
一笔“品种创新账”:
苹果品种登记数量“三分天下”
在传统的苹果种植中,一般是三年结果,四年初步形成产量,五年才能进入丰产期,较长的回报周期降低了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。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副秘书长、山东省苹果产业协会会长阮树兴说,“早丰产就意味着早丰收,能有效缩短果园投资回报周期,进而吸引更多果农和社会资本参与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中来。”
新品种是果业发展第一生产力。近年来,面对苹果品种相对单一、红富士种植面积一度超过80%的现状,烟台以消费需求为导向,加紧研发苹果新品种、新砧木,形成“早中晚、红黄绿、甜香脆”品种结构。在烟台,90%以上高接换头改造的果园改种了“维纳斯黄金”“王林”等黄绿色品种,50%以上新植果园种植了黄绿色品种,“维纳斯黄金”“王林”“明月”等新品种种植面积增加4倍,产量增加2.2倍。苹果品种由原来的红富士“一家独大”,转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已经显现,传统“富士”种植面积占比下降至20.92%,优系“富士”面积占比增至63.6%。同时,晚熟品种种植面积减少了17%,“早中晚”供应更加均衡。
栖霞市唐家泊镇肖家夼村党支部书记王鹏绩说,现在村里成立栖霞逍鴐夼果蔬专业合作社,对1200余亩果园进行统一管理,老旧果园改造、更新果树品类、施用有机肥、组织果农定期培训等工作实现常态化,苹果质、量不断攀升,打造了“逍鴐夼”品牌,还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。
苹果品种的合理布局得益于苗木研发优势。三年来,烟台已建成国内一流的苹果脱毒种苗繁育中心、苹果智能化练苗温室和苹果脱毒采穗圃,年产脱毒苗木能力达2000万株以上,现有优质苹果苗木繁育基地1.5万亩,年产苗木5500万株,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%。全市获农业农村部登记苹果品种达80个,数量占全国1/3,在登记数量上实现了“三分天下”的品种优势。
在烟台实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棚里,一株株郁郁葱葱的苹果苗长势喜人。(记者 钟建军 摄)
通过品种创新、技术创新、产品创新、装备创新等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,全市低效果园面积有所下降,但产量仍保持稳定增长,生产能力有效提升。据统计,全市苹果面积从2019产季的280万亩调整到2022产季的248万亩,单产从1.99吨/亩上涨到2.25吨/亩。
一笔“产业优势账”:
突破一产,“接二连三”
田间连车间。在齐鲁泉源供应链有限公司苹果分选包装车间里,清洗、分选、包装,圆润通红的苹果从栖霞走向世界大市场。
11月17日,在栖霞齐鲁泉源供应链有限公司分选包装车间,苹果经过清洗后输送到分选机器上。(记者 钟建军 摄)
“进去的是新鲜苹果,出来的就是苹果脆片了。”走进泉源公司一个高标准生产车间,可以见证一个苹果从鲜果变成脆片的全过程。齐鲁泉源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静说,这里的原料全部是本地产的优质苹果,将清洗后的苹果去皮去核切片后,通过热风干燥设备进行风干,接着就进入最核心的真空压差膨化罐。在这里,对苹果片进行5—6小时的二次脱水。15斤的鲜果,最终能产出1斤苹果脆片。苹果脆片保留了鲜果95%的营养成分,且在加工中不添加任何色素和添加剂,因此在儿童及年轻人中备受欢迎。
齐鲁泉源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延泉指着一包苹果脆片说,“像这包脆片,价格比鲜果翻了20倍左右。”
“烟台人对苹果抱有特殊感情。”烟台市委副秘书长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高言进说,在烟台市16条重要产业链的食品产业链中,苹果产业占有重要位置。烟台提出,推进乡村振兴,实施“1+6”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程。其中“1”就是指烟台苹果千亿级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。
从种植起步,经过多年积淀,烟台市苹果产业链不断延伸。苹果产业在突破一产的基础上,向“接二连三”和“延伸两端”方面重点用力,与精深加工、休闲观光、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,目前,烟台拥有安德利、泉源、联蕾、德丰等1000余家果品贮藏加工企业,以及1500余家苹果生产加工专业合作社建有果品贮藏库1348座,库容能力达342万吨,全市苹果年加工能力逾400万吨,果胶生产和香精提取技术全球领先,先后开发出果胶、香精、籽油、酵素等系列深加工产品100多种,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果品龙头企业22家。
作为中国果业第一品牌,今年8月发布的《2022年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报告》显示,烟台苹果品牌价值达152.94亿元,连续14年稳居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榜首。
一业兴来百业旺。三年“苹果革命”,三笔“明白账”,既算个人“收入账”,又算产业“优势账”;既算当前“经济账”,更算长远“发展账”。一笔笔账单清清楚楚,这笔“丰收账”写在了纸上,更写在每一位果农的心坎上。


加入我们
轻食
新闻资讯
品质